发布时间:2025-05-12 点此:679次
今日是5月12日,阅历了巨灾的人们带着祝愿,缓慢且坚决从痛彻心扉的悲痛中走出,向心而重生。
16年前的今日,汶川产生8.0级地震,形成6.9万多人逝世,1.7万多人失踪,37万多人伤残。
16年的韶光,咱们未曾忘却那时山川破碎、满目疮痍间生离死别的悲恸;咱们一向铭记那些义无反顾、日夜兼程、奔赴前行的大勇大爱者;咱们总是为那无数人于碎瓦颓垣中同舟共济、相互传递期望与爱,一起蹚过阴霾、向阳重生的画面感动噙泪。
长江日报高档记者邱焰,在16年间一向亲近重视“5·12”汶川特大地震,七次赶赴震区,汶川映秀、彭州通济、绵阳什邡、都江堰聚源……每次逗留十余天,走近地震中曾经受伤的人,和他们攀谈,为他们拍照。
他将自己与他们的命运相关联,企图了解每个人的地震心思暗影,“逝去的孩子埋在爸爸妈妈心里”“替死去的亲人好好活着”“韶光是最好的医者”“惧怕再次逝去亲人”“想平和常人相同活着”……
他通过镜头记载十位地震幸存者的16年的生计状况、人生改动,保存他们对各自命运的叙说,将这些印象结集成创意作品《地震幸存者的涅槃之路》,企图用多联画方式来出现涅槃重生的坚韧、反抗和期望,镇定地表达对生命的考虑和敬意。
《地震幸存者的涅槃之路》
(一)伤逝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8.0级大地震。时刻停止在这一刻。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地震后的废墟。图/邱焰
2008年5月21日,四川省彭州市小渔洞镇,地震震塌的小渔洞大桥。这儿离震源仅30多公里,大桥的垮塌隔绝了对小渔洞镇、龙门山镇和银厂沟旅行景区一带5万多受灾大众的救援。图/邱焰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地震后,解放军兵士在废墟上救援。图/邱焰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绵阳火车站,世人托举着地震重伤员上火车。当天,265名地震伤员被运往武汉救治。图/邱焰
2008年5月24日,四川省绵阳市地震哀鸿安顿点,九死一生的 93 岁的于秀芳在安慰地震中失掉父亲的曾孙女陈昭君(左)并照看另一个曾孙女。图/邱焰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雨中的广场钟楼,指针永久停在了地震时刻“2点28分”。图/邱焰
(二)活着
37万名伤者,每一份人生就此残缺,这很困难。更困难的是在心思废墟上的重建。可是,只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期望就会每天升起。
2009年5月13日,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地震哀鸿在北京小学场外观看“罗汉娃生日抓周会”。地震产生后,什邡市妇幼保健医院成了危房,罗汉寺内搭建了暂时医院、产房,108个小孩在寺庙出生。图/邱焰
2009年5月14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地震伤员恢复中心,医师在为一名地震伤员做恢复医治,窗玻璃上映出室外坐在轮椅上的另一名伤员。图/邱焰
2017年8月10日,四川省江油市,地震幸存者16岁的女孩梁珂馨跃入泳池,操练游水。2008年5月,7岁的梁珂馨在地震中失掉了左腿。图/邱焰
2018年4月9日,四川省绵阳市,地震幸存者28岁的龚悦在家里照看她的5个月大的孩子。图/邱焰
2019年6月7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地震幸存者27岁的刘银旭在一家KTV当服务生。图/邱焰
2019年6月8日,四川省江油市,18岁的梁珂馨高考完毕后和她的一对双胞胎妹妹在一起。图/邱焰
2023年7月1日,四川省北川新县城,一名网红在广场上演唱直播。图/邱焰
(三)重生
灾祸炸毁了全部,但炸毁不了走向重生的期望。追索震后一个个动听的生命轨道,也是在追索灾祸压不垮的坚韧、合作、爱与坚强,是在追索生命深处那些众多的力气。
2023年6月28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湔江河畔。地震幸存者曹良英(右),74岁;孙子罗远航,15岁半。他们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产生后,59岁的曹良英背着6个月大的罗远航望着被破坏的家园。图/邱焰
2023年6月29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地震幸存者刘世杰,21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6岁的刘世杰坐在救灾篷里往外看。图/邱焰
2023年6月28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湔江河畔。地震幸存者陈真林,19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4岁的陈真林坐在从他家的废墟里扒出来的沙发上。图/邱焰
2023年6月28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地震幸存者姜刘,29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脑外伤失语的14岁的姜刘躺在病床上。图/邱焰
2023年6月27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成都市。在电子科技大学,地震幸存者梁珂馨,22岁,拿着5年前年拍照的肖像。当天,她参与了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并以优异的成果被保送到同济大学读硕士研究生。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左腿截肢的7岁的梁珂馨在病床上拼房子积木。图/邱焰
2023年6月30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新北川县城。地震幸存者刘银旭,31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右腿截肢的16岁的刘银旭在医院走廊上学步。图/邱焰
2023年7月1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新北川县城。地震幸存者龚悦,33 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被截肢的18岁的龚悦(左)和68岁的黄其贵躺在担架上。图/邱焰
2023年6月29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安县雎水镇。地震幸存者李德强,44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头部受伤、颈椎骨折的29岁的李德强躺在开往武汉的伤员专列上。图/邱焰
2023年6月29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北川新县城。地震幸存者甘雨,18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她参与了当年的高考,被电子科技大学选取。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头颅受伤和臂膀骨折的3岁的甘雨躺在病床上。图/邱焰
2023年6月26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地震幸存者李鹏成,22岁,拿着5年前拍照的肖像。
碎片相片即肖像相片里手持的第一张相片,定格的是2008年地震后,7岁的李鹏成在武汉协和医院伤愈后出院返乡时坐在车上往外看。图/邱焰
以下是记者邱焰的叙述
【1】震区十几天,我常常泪如泉涌脱离现场
2008年5月,我在汶川震后一个星期赶到现场,触目惊心的72小时黄金救援时刻已过。
令我浮光掠影的是,那年5月25日,我在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废墟旁采访。有一个小男孩在细雨中的残垣断壁旁默哀。我不敢上前打扰,大约30分钟后,见他要回来时,才问了句:“同学,你有朋友在这儿吗?”
他点点头说:“是街坊……他爸爸妈妈刚刚掩埋了他。”
我请他带我去看望罹难孩子的爸爸妈妈。他骑着自行车,我跟在后边。忽然,他停了下来,犹疑道:“仍是别去了吧!你去见他的爸爸妈妈,我忧虑他们受不了。”
通过我的劝说和恳求,他仍是指了指远处的救灾棚。
罹难孩子的遗像就挂在裂缝丛生的房子中心,孩子妈妈欲哭无泪,目光里充溢失望,孩子父亲患病躺在床上。此刻,我不敢说话。
“娃儿16岁,在聚源中学读初三,成果很好,立刻就要考高中了,是个乖娃儿……”不知是谁在一旁用四川话说了一句,随后一片幽静。
其时,我心里很不是味道,哑然站在一旁,无法动作,终究只得含泪悄然脱离。
这样的状况常常产生,在震区的十几天,一路所见,皆是满目疮痍。令人窒息的空气,哀痛无助的脸庞,屡次刺痛我的双眼,让我无力按动快门,以至于泪如泉涌脱离采访现场。
其实我曾在这种哀戚的气氛里纠结过,心里巴望记载人们的眷念与不舍,巴望用相机收藏人世至爱的亲情瞬间。可是,我不断提示自己:任何的搅扰,哪怕一点点响动都是得罪。
终究,在不少摄影记者以为稀少难得的瞬间面前,我总是挑选与他们坚持间隔,宁可挑选抛弃。
我一向以为,一名合格的写实摄影师应该对取得相片的手法感到良心上的心安理得,这就要求自己不只要时刻谨记责任感,更要在特别时刻经得住人道检测。在大悲面前,放下相机便是慈善。
【2】16年间,先后7次赶往地震灾区采访
武汉间隔“5·12”汶川地震震中一千多公里,16年5840个日夜,时刻和间隔从未将我与汶川隔绝开来,我曾先后7次赶往地震灾区采访,一向牵挂着我遇见的地震幸存者,并与他们坚持联络。
每年5月12日和新年,我都会与他们联络、送上问好,实际上,咱们早已不是采访与被采访目标的联络,关于互相而言,更像是一位了解的远方朋友或亲人。
16年间,有困难也有变故,但常常想到这些地震幸存者所展现出的难以想象的坚韧与达观,总让我鼓起勇气持续关怀他们,想要去记载那些难以掩藏的哀恸、互相护持、坚强开放的生命和涅槃重生的期望,为他们书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其间,有一位叫甘雨的女孩,“5·12”汶川地震时只要3岁,她在废墟中被埋了80个小时后获救,后因头颅受伤和臂膀骨折被送进武汉协和医院救治。其间,甘雨和其他伤员相同,遭到医师和护理的关爱,很快恢复出院。
她的妈妈告诉我,甘雨出院后回到绵阳,住在震区的板房内。然后的多半年里,她常常深夜做梦哭醒,惧怕地蜷曲在床上。上一年,她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
在汶川地震15年的自述中,她写道:“难以回想15年前那场浩劫,好在风雨之后,全部已成过往,好在15年后,我心向暖阳。再回忆,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看未来,仍充溢等待。追光而行,向爱而生。”
2008年,北川职业中学16岁的学生刘银旭在废墟里被埋了4天后获救,他因而失掉了右腿,但从未抛弃生的期望。当年,在武汉同济医院救治,出院后持续读职高。2012年5月,他开端学习电脑修理,立志靠自己从头站起来。
2018年4月,我带他去了一趟老北川地震遗址。快十年了,他是第一次回到这儿,站在崩塌的北川职业中学遗址前,他泰然处之地向我介绍了其时被压在废墟里的情形。
带他到废墟之前,我还在忧虑,他会不会有暗影?当我从镜头里看见他的目光时,我发现他十分安然、坚毅,只要一条腿的他,站在那里,给我一种感觉,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质,他是个真实的男子汉。
还有一位叫梁珂馨的女孩,她在地震中失掉了左腿,在武汉治好出院后回到家园四川江油,重返校园读书。教师为了照料她,不组织她当清洁值日生,可她却要妈妈去找教师说情,撤销对她的特别待遇,把她当正常人看待。
她是我看到过最阳光、最积极向上的孩子。每次见到她,她总是那样达观淡定,从不怨天尤人,也不曾惧怕旁人投来异常的眼光。
上一年6月下旬,她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典礼后,她欢喜地告诉我,自己被保送引荐到同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更可喜的是,与她同宿舍的其他3名女生也全都保送硕士研究生。
梁珂馨曾说:“回忆曩昔,感谢家人、朋友和教师给予我连绵不断的爱与陪同。感谢这个过程中未曾停歇和抛弃的自己。在新的旅途中,愿我能够更英勇、更自在、更健康、更高兴。”
记载他们的故事,也让我想用印象叩问:16年曩昔,伤痛抑或改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累积。以便人们循着这一韶光通道,除了回望,还能够前瞻。
残垣断壁已变成簇新高楼,枯枝断木也被新植的树掩盖,年幼的孩子健康长大,垂暮的白叟安享晚年……但这并不代表完毕,我仍然会再次踏上西行的旅程,持续站到他们身边,如老友般倾听他们难以言说的心声,拍照他们的人生进程、叙述他们的故事,也期望他们越来越好。
九派新闻记者 代梦颖
修改 肖洁
【爆料】请联络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历:九派新闻】
相关推荐